加拿大的牛奶金制度(CCTB)是政府为18岁以下儿童提供的免费福利。孩子的第一笔钱就是所谓的“牛奶金”,一个孩子每年能领多少,取决于一个家庭的婚姻状态、孩子的数量、孩子的年龄和家庭净收入。
谁可以申领?
当然首先是孩子的父母,并且孩子的父母或其中至少一方是加拿大国籍、永久居民或获得政治庇护的难民。如果持工签带孩子在加拿大工作生活,则可以从第十九个月起开始申领。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:
对于双亲家庭,税务局默认母亲是领取牛奶金的一方;如果母亲工作,父亲是家庭妇男,需要特别向税务局提交说明和证明,牛奶金才能发到父亲手上。
对于单亲家庭,只有和孩子生活在一起、主要负责养育、照料责任的一方才有资格领取牛奶金。如果双方平等承担养育责任,则双方可以平分或轮流领取孩子的牛奶金。无论上述何种情况,都需要向税务局提交相关书面证明,这样的证据一般是法院判决、双方签订的抚养协议等。
实际生活中,还有祖父母、外祖父母负责养育下一代的情况,也有成年的哥姐负责养育年幼弟妹的情况。这也需要事先向税务局提交证明,证明他们和孩子们一起生活并负责养育、照料的责任,也可以领取牛奶金。
其次,多大的孩子可以领牛奶金?
牛奶金分两档计算,一档是七岁以下,第二档是七岁至十七岁。孩子十八岁生日的那个月,就是领取牛奶金的最后一次,至此以后,18岁的孩子从税务上开始独立,需要自己单独报税。
第三,牛奶金怎么发放?
牛奶金基于上一年家庭净收入核算年度发放总额,发放年度从七月至次年的六月,每月20号发放一次。如果年度牛奶金总额低于240,会在第一个月一次性发放。
每月20号是牛奶金发放日,若20号是周末或法定假日,会提前到周五或前一工作日发放。十二月份的牛奶金会提前一周发放,便于家长给孩子买圣诞礼物。
第四,能领多少?
一个孩子能领多少牛奶金,取决于几个孩子、孩子的年龄、婚姻状态及家庭净收入、孩子是否有残疾等几个因素,计算公式比较复杂。
牛奶金根据孩子的年龄分两档,六岁以下一档,六岁至十七岁一档。
单亲家庭,家庭净收入就是一个人的净收入。结婚或同居,父母两个人的净收入之和即为家庭净收入。
凡是有残疾、并且残疾证明在税务局核准备案的孩子,可以领到额外的牛奶金。
需要提前说明的是,家庭净收入、牛奶金的额度,每年都会根据CPI进行调整,这些都是每年都有变化的数字。
基于2020年度的报税收入,如果家庭净收入在31,711加币以下,则每个孩子可以领到最高额的牛奶金,六岁以下每年可领6,765加币,平均每月563.75加币;六至十七岁的孩子每年可以领到5,708加币,平均每月475.66加币。
孩子越多,牛奶金的减幅就越大。如果你有一个孩子,家庭净收入超过31,711但低于68,708,每超过100加币的收入,孩子牛奶金就减少7加币;如果你有两个孩子,每超过100加币的收入,孩子的牛奶金则减少13.5加币;对于三个孩子的家庭,减少的幅度为每100加币减少19加币。
对于超过68,708加币收入的部分,每增加100加币的收入,一个孩子的牛奶金在上述减少的基础上再减少3.2加币,两个孩子再减5.7加币,三个孩子再减8加币,直至减少至为零。
对于有残疾的孩子,每个孩子每年可以额外多领2,886加币,平均每月多领240.50加币。
所以,加拿大牛奶金是给中低收入家庭的福利,高收入家庭的牛奶金会逐步减少至零。
另外,各个省也会根据家庭报税记录,给有孩子的家庭有各种各样的补贴、退税或福利,这里就不一一赘述。
最后,如何才能领到牛奶金?
很简单,按时报税,即在每年税季结束的四月三十日前完成报税。如果不报税,税务局就没有你家庭的收入信息,也就无法计算出孩子的牛奶金,发放牛奶金也就无从谈起。
如果你想知道你能从联邦政府那儿领到多少牛奶金,不妨按照上面的公式算一算。
为了跟上生活成本的增长,从2020年7月开始,加拿大儿童福利金将再次提高。
每年7月,政府将根据前一年的家庭净收入计算福利来计算福利,如:
2019年7月到2020年6月的牛奶金:根据2018年家庭净收入计算;
2020年7月到2021年6月牛奶金:根据2019年家庭净收入计算。
换句话说,你2019年的收入变化将反映在2020年7月起的牛奶金发放上。
2020年7月起:
6岁以下孩子,牛奶金最多$6765/人/年
6至17岁的孩子,牛奶金最多$5708/人/年
残疾儿童可以获得儿童残疾津贴,在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间,每个有资格领取残疾津贴的儿童最高可获得$2832(每月$236)。
“大家拿"的福利是出了名的好,除了牛奶金,加拿大还有哪些福利?
托儿补助金 Child Care Subsidy
在加拿大,6 岁前小孩的学前教育是自费的,而且费用很贵。一个小孩的月托费要600-800加币,很多低收入家庭因此无力把小孩送去接受早期教育,因此政府就专门拨款成立托儿补助金。政府根据申请人的具体情况,有时补贴一半,有时全额补助。
注意,这笔钱直接支付给孩子所就读的幼儿园。申请这笔钱要排队,所以应尽可能早去报名。
有人说,我们俩都没工作,应优先。错!正相反,政府认为你们既然能呆在家里,自己教育孩子应没问题。他们优先考虑的是那些夫妻都在工作或学习且收入很少的家庭。
政府房 Government Housing
为了保证人者有其屋,保证低收入者也能住房,加拿大政府每年都拨款建造大批的政府房,由政府委托的专门公司管理,以极低的价格出租,而且往往是很漂亮的大楼。
什么人可以申请呢?原则上任何人都可以,但它的特殊收费方式把有钱人自动排除在外,基本收费原则是按收入的百分比交租,通常是月收入的25%至30%。
如你的月收入只1000元,你只需拿出250元交房钱即可,而你住的可能是二室一厅的、三室一厅的大型公寓。但如果你月薪为10000元,就要拿出3000元交租,当然是不合算了,有这笔钱,买房都绰绰有余了。
有一点需告诉大家,中国人申请政府房的人很少。因为凡住这种房子的多为低收入家庭,属社会底层,所在地区往往是卫生、治安状况不如其他地区,中国人往往很关心子女的生活环境,因此宁可多花点钱,也要找一个“好地区”。
社会福利金 Social Welfare
这是加拿大福利体系的一块基石,是用于保证每个加拿大人能保持一个基本的生活标准,即有吃有住有穿,没有收入,而且银行存款在1000元以下的每个人都能申请到这笔钱,单身人士可获每月500至700加元,三口之家可有1100至1300加元左右,已足够维持一个低水准生活,如果一直没有工作,则可以永远拿下去。
正因为如此,加拿大养了很多懒人,就靠这笔钱过日子,很多纳税人对此很有看法,政府这几年也试图正在改革;但请注意,新移民通常在头6个月内是不能领这笔钱的,因为理论上,各位来都要带一笔钱,而且这笔钱能维持6个月的生活。
失业金 Employment Insurance (EI)
如果加拿大居民(绿卡或者公民)在一年中连续工作了半年,因为失业、患病、生孩子或领养孩子而不能继续工作,通过全国性的就业保险计划便能获得此项临时收入。
现行政策规定,在过去一年中连续工作910小时,失业了即可领到这笔钱,通常是你原月薪的56%,可连续拿十个月。
申请补助须到加拿大政府就业中心,也就是办理社会保险卡(SIN CARD)的地方。注意有几种情况你将拿不到失业金,一是由于你犯严重错误而被老板开除,二是由于你自动辞职。
医疗保健福利 Healthcare Plan
政府每年拨款约48亿加元于医疗保健福利上,平均每名加拿大人分享。各省都提供价廉且优质的保健计划(曼省免费参加)。除牙科和眼科外,病人看医生,不须支付诊金、化验费、住院和手术等费用,只须支付处方类药费。
如果你的家庭医生认为你需要住院,甚至手术,不论手术大小,一切费用全部由医疗保险计划负责。在住院期间,病人的伙食、药费等都不用自己支付分文。
65岁以上的老人和领取社会救济的人,其处方药大部分为免费提供。
假期 Vocation Opportunity
加拿大政府规定:全职雇员在工作一年后可获每年两周(十个工作日)有薪假期;连续工作五年后,可获每年三周有薪假期。假期不得以薪金替代。雇员不得因为怀孕而遭解雇。
此外,还可获得无薪产假,继续保有其退休金或医疗计划,并于产假结束后返回原工作岗位。产假中,产妇可申请就业保险EI。
养老金(OAS)
加拿大人不论其资产或收入,均可获得高龄保障退休金。OAS无须供款。由于领取资格视乎若干居留年数规定,因此新移民并不能享有全数退休金。
但如果你是加拿大公民或移民,年龄在65岁或以上,在18岁以后在加拿大居住至少10年,则可以获得部分OAS退休金,其计算方法是根据你在加拿大居住的年期计算。
退休金计划 Pension Plan (CPP)
除魁北克省以外,加拿大各省都实施加拿大退休计划。加拿大退休计划是一项公共保险计划。加拿大居民在每月的收入中扣除一定数额的退休金供款,在退休后或身体长期有障碍的时候,就可以通过这项计划得到补助。
退休金必须付税,申请者不管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得到。魁北克省有自己的计划,称作"魁北克退休计划" - Quebec Pension Plan。
收入保障津贴(GIS)
如果你有很少或没有收入,可以申请每月的收入保障津贴。收入的定义是包括来自其他国家的养老金、生活费、工资、失业保险福利以及劳工赔偿金或福利等等入息。
你的收入愈少,得到的收入保障津贴愈多。如果你已婚,你的配偶的收入在计算你应得之GIS数目时会被考虑在内。GIS须按年度重新申请。
配偶津贴(SPA)
如果符合下列条件,你亦可领取配偶津贴,这是用来额外津贴那些只靠一份高龄保障退休金为生的夫妇的:
1、年届60岁与65岁之间、配偶为领取高龄保障人士。
2、总收入不超过规定的数额。
3、在18岁之后在加拿大居住至少10年。SPA须按年度重新申请。此项津贴可继续发放,直至你再婚或年届65岁为止,甚至配偶去世这项津贴仍可继续发放给你。